谷雨时节,鲁山县税务局在千年琴台遗址举办“琴声话税·法治同行”主题宣传活动。活动现场,一组组古今对比的税收展板引人驻足:左侧展示《唐律疏议》“赋役不均杖六十”的唐代税法股升网,右侧对应现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》“税收法定”条款;古代胥吏催征画像与现代“电子税务局”操作流程图并置,生动呈现从“人治催缴”到“数字便民”的税收文明演进。
千年琴台:一曲民声换惠民实事
公元735年,唐玄宗命各州县献艺洛阳五凤楼。时任鲁山县令的元德秀携乐工徒步赴京,自创《于蔿于》一曲,直陈百姓疾苦。唐玄宗为之动容,当场免除鲁山赋税和徭役。鲁山人民为报答其为民请命、惠及百姓的功德,筑起琴台。此后元德秀“以琴代令”股升网,将省下的税赋用于修水利、赈灾民,百姓感念其德,每逢听到他的琴声就自觉将粮税送到县衙。宋朝司马光著《资治通鉴》中描述其为“琴台善政”。
“元德秀的故事既是减税惠民的古代实践,更蕴含税收法治的朴素理念——公平税负与惠民导向相统一。”鲁山县税务局局长郑浩淼表示。
法理人情:在法律刚性中传递税务温度
如何平衡税收法治的刚性与服务的柔性?说理式执法、“枫桥经验”化解税费争议、“首违不罚”、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、“便民办税春风行动”……鲁山县税务局用一系列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。“法治公平不是冷冰冰的条文,而是有温度的执行。”税务干部小高在咨询台前向纳税人讲解道,某养殖户因暴雨受灾未能按期申报,税务部门依据征管法不可抗力条款,依法免除其滞纳金,“既守住法律底线,又考虑实际困难”。
从“琴声催税”到“法治护税”,变的是方式,不变的是为民初心。从人治到法治股升网,从“青天情结”到制度保障,税收文明的演进印刻着时代的年轮。当历史照进现实,“琴台善政”成为诠释“税收取之于民、用之于民、治之依于法”的鲜活注脚,千年琴台正奏响新时代税收法治的崭新乐章。(史冠文 吴贝贝)
大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